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5-22
點擊:99
為了推動學科專業發展,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學院智能物聯技術應用及數據分析算法研究科研團隊(下面簡稱團隊)負責人李杰帶領團隊骨干教師于5月15日-16日分別前往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和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5月15日上午,團隊赴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就學科建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學院副院長張通教授從"傳承·創新·突破"三個維度系統介紹了學院發展概況,重點介紹了學院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通過深化與華為、騰訊等頭部企業的"產學研創"四位一體合作模式,構建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五大特色科研平臺的建設情況,特別是通過"黨建+學科交叉"創新機制,培育出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對學院情況做相關介紹
隨后李杰首先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表示感謝,之后他著重介紹了寧夏作為"東數西算"國家樞紐節點的戰略地位,以及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布局與信息傳媒學院的深度對接。學院一直致力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未來也持續對專業進行優化,致力于打造“數藝智融、云空智通、數安智樞”三大專業集群。雙方就“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的開展、學生就業方向的定位、數據算力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學習,期望后續在算力方面可以達成相關合作。
與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座談交流
5月15日下午,團隊赴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交流訪問。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顏曉輝、副院長鄭偉詩及骨干教師團隊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接待來訪。鄭偉詩副院長重點介紹了學科布局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主體,構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特色方向,并設立多學科交叉創新中心,人才培養形成鮮明特色,構建"重基礎、強實踐"的課程體系,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賽事中屢創佳績,設有"超算拔尖班"等特色人才培養實驗班。在雙方在交流座談中,李杰院長就如何開設“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如何開展師資培訓,加強與企業合作,推動學生就業發展等進行了學習和交流,并對“天河二號”和“天河星逸”超級計算機進行了參觀。
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鄭偉師對學院做介紹
與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合影留念
參觀“天河星逸”和“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5月16日上午,團隊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開展調研交流。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余菲及骨干教師團隊與我院舉行座談,圍繞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展開深入研討。
余菲院長重點闡述了學院與華為共建的“課證共生共長”人才培養模式,從三大維度展開介紹:一是產業需求與專業建設深度對接,通過校企聯合開發課程、共建認證體系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精準匹配;二是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依托華為ICT學院平臺開展“雙導師”教學與實訓項目;三是建設成效顯著,已培養逾千名獲得華為高級認證的技術技能人才,相關成果入選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會后,雙方實地考察了華為ICT行業創新實訓基地及5G通信技術等前沿專業實驗室。
此次跨校走訪交流活動為信息傳媒學院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學院通過構建"一院三校"協同創新平臺,與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電信學院三所高校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重點圍繞智能計算、數字技術等領域達成聯合攻關意向,為科研團隊梯隊化建設及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石。
【責任編輯:蔣曉宇 審核:白金峰 網頁編輯:李晨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