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5-12
點擊:234
為深化藝術教育改革,推進學科建設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2025年5月7日9:00,信息傳媒學院數字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師生齊聚工科樓E401,共同觀看教育部主辦的《中國藝術大講堂第三講》線上直播。本次活動以“舞臺與銀幕的中國氣度”為主題,通過專家解讀經典案例,展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激發師生對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思考。
活動概況
聚焦中國氣度,共筑美育課堂
講座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特邀影視界知名導演、演員及行業專家擔任主講。專家們以《覺醒年代》《長津湖》等經典影視作品為例,剖析舞臺藝術與銀幕創作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詮釋“中國氣度”在藝術表達中的多維呈現。數字媒體與視覺傳達專業百余名師生全程參與,現場座無虛席,學習氛圍濃厚。
專業賦能
理論實踐交融,激發創新思維
講座中,專家通過虛實結合的案例解析,將傳統美學與現代技術相融合。例如,以XR虛擬場景交互技術為例,探討數字化手段如何賦能藝術創作,這一方向與信息傳媒學院“理實賽證結合,校政企行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高度契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師張馨予表示:“專家對徽派建筑紋樣在當代設計中的重構思路,與我院屏山寫生實踐中‘觀察—解構—重構’的教學路徑不謀而合,為課程創新提供了新視角。”
師生反響
沉浸藝術之境,厚植文化自信
學生們全程專注聆聽,積極記錄要點。數字媒體專業學生王同學感慨:“講座讓我意識到,無論是影視鏡頭語言還是視覺設計符號,都應植根于中國文化土壤。”視覺傳達專業李同學則從《西游記》IP形象設計案例中獲得啟發,計劃在課程作業中融入更多非遺元素。同時,數字媒體教研室教師們就“如何將中國氣度融入數字媒體交互設計”展開研討,提出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教學案例庫的設想。
活動意義
以美育促發展,繪就育人新篇
此次學習是信息傳媒學院深化“五育融合”的重要實踐。學院將持續通過‘黨建+技術+教育’模式,搭建產教協同平臺,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精神的新時代傳媒人才。未來,學院將依托“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平臺,進一步推動藝術教育與數字技術、地方文化的創新融合,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高校力量。
【責任編輯:蔣曉宇 審核:白金峰 網頁編輯:李晨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