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簡介
日期:2019-10-10
點擊:10994
? ?
? ?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簡稱寧夏博物館)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總建筑面積30258平方米,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寧夏地質博物館籌備處,1973年正式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址位于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承天寺院內,1988年整個院落整飭重修為仿古建筑,使用至今。2004年寧夏博物館新館建設被列為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的獻禮工程。2006年1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新館破土動工,總投資2.28億元。經過兩年半的艱苦努力,新館以其端莊的外型、先進的設施、完備的功能、新穎的展陳、優質的服務,于2008年9月為迎接五十周年大慶,正式開館使用。
? ? 新館位于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側,總建筑面積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層。其中,地下一層建筑面積8456平方米,分為文物庫房、設備用房及辦公區域,文物飽和藏量達150000件。地上建筑面積21802平方米,一層為中廳、貴賓接待室、臨時展廳和觀眾服務廳;二、三層為各類展廳、圖書閱覽室和書庫、多媒體教室及觀眾服務區。新館主體建筑蘊涵了濃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整個建筑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貼應了回族自治區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鑒了伊斯蘭民族風格,與三層外墻局部裝修所采用的玻璃幕墻,形成了傳統藝術與現代美感的強烈對比,又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上部透空隔架與下部石材結合,充分表現整個建筑優雅、簡潔、均衡、沉穩的個性。外墻裝飾所運用的迦陵頻伽、力士志文支座等建筑構件形象,以及四個大門使用的裝飾圖案,都是寧夏歷史文化遺存的代表,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 ? 寧夏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寧夏博物館先后編輯出版了《西夏簡史》、《寧夏文物述略》、《黨項與西夏資料匯編》、《西夏陵區殘碑粹編》、《西夏文物》、《寧夏古長城遺跡》、《寧夏名勝古跡》、《寧夏古代文物》、《寧夏古塔》、《寧夏地方史料匯編》、《紅軍西征在寧夏史料匯編》等書籍,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四萬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四千余件,經鑒定確認的國家一級文物159件,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鑒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西夏文物、回族文物的收藏數量和質量為文博行業所矚目;館藏文物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全國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賀蘭山巖畫、紅軍西征和陜甘寧邊區時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新館一、二、三層所陳列的通史篇、專題篇和臨展篇三大版塊十二個展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多層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寧夏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寧夏博物館新館充分發揮藏品優勢,把收藏展示、科學研究與保護、宣傳教育功能集于一身,同時,濃厚的文化氣息、敞亮的中空大廳、先進的設施設備,為舉辦各種禮儀慶典提供了場所,是大眾休閑旅游的理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