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分鐘說求職
? ? ? ?每年春招都會有"二戰"失利的孩子來就業中心咨詢,孩子們基本都會感慨"老師,二戰之后再找工作,越投越迷茫。"這種迷茫感其實更多的來自于"二戰"再求職所處位置的"尷尬",不上不下又不甘心。"二戰"再求職,我們處在怎樣的位置上?可能會面臨什么呢?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
? ? ? ?到底其實還是身份問題,二戰之后的我們,介于當屆畢業生和往屆生之間,求職機會不如當屆畢業生多,工作經驗又比不上往屆生。位置的"尷尬",決定了我們求職的"迷茫"。
? ? ? ?不如當屆畢業生受青睞;我們都知道校園招聘主要面向應屆畢業生,對于應屆畢業生的認定,更多的還是由用人單位來決定。大部分用人單位尤其是各領域的頭部企業,還是以當屆畢業生為主,一屆對一屆,錯過就真錯過了,節奏和標準都卡的很死。對于二戰之后的我們,可求職的范圍就被縮小了很多,從原來的"都能投"縮小到"部分能投"。可投范圍的縮小一定會? ? ? ? ?導致用人單位數量和質量的雙下降,可能以前當屆畢業生時我們不太想投的,現在想投也沒機會了。二戰后能投哪些單位呢?目前來看,只有部分企業會放寬到兩年,但由于二戰之后本身已在春招階段,所以數量不會太多,崗位也偏基礎。不少孩子投了一段時間,可能就被迫直接轉戰考公務員了,慢慢的"考公"成為二戰失利后孩子們的主要選擇之一,從考研的走鋼絲被擠到考公的獨木橋。
? ? ? ?不如往屆畢業生有經驗;我輔導過不少二戰失利后的孩子們,大家的普遍狀態是基本沒有求職經驗,更別提工作經驗了,一切都要從零學起。以前有應屆畢業生的"光環",走校招渠道,用人單位會比較溫和,對我們要求不苛刻,更多的看重我們未來的成長性;但如果走社會招聘渠道,用人單位的標準就完全不同了,社招的目的很明確,招聘來的人一定是有相關工作經驗,需要直接上手就可以干活的。試想一下,完全的職場小白和已經在職場積累了幾年工作經歷的往屆生同場競技,如果我們是用人單位,我們會選誰呢?
總結一下,其實有幾點建議。
? ? ? ?1. 最好不要三戰、四戰;目前來看,大部分用人單位都以兩年為限,兩年內還能有希望被當成"應屆畢業生",走校園招聘渠道。如果超過兩年,真的要和職場達人們去擠社招渠道了,那時候的我們在求職方面很難有勝算。
? ? ? ?2. 即使想二戰也要參加當屆春招;充分運用當屆畢業生的校招資源。一方面磨練自己的求職能力,最關鍵的是提前圈定自己的目標單位,為自己提前找好"東家"。聽宣講或者與面試官交流的時候,可以比較明確的了解企業對往屆生的態度,是一碗水端平完全一樣,還是更傾向于當屆畢業生。這樣即使自己二戰失利了,也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求職目標,能夠迅速的定位,知道哪些能投,不浪費時間,也不迷茫。
? ? ? ?3. 二戰后求職要盡快定好職業主線;不同于當屆畢業生,我們可投的單位更少,職業主線不清晰很容易浪費機會。想清楚自己更看重什么,側重點不同,策略也不同。有的孩子比較看重未來再轉換的空間,可能就直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了;有的孩子可能就直接"考公"了。主線越清晰,彎路走的越少。
最最重要的放最后說,所有人都在選的,不一定真的好,大家都想二戰,當屆求職機會一定多,二戰之后的求職機會一定少之又少??佳卸伎鞌D成走鋼絲了,為什么不換個思路呢?求職!必要!二戰!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