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3-24
點擊:387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今年“兩會”期間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思政課一體化,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為把準“兩會”精神進課堂的教學切入點,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3月19日,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圍繞“如何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開展專題研討。此次研討主要圍繞在高校思政課中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必要性、如何把握轉化的方向和重點,如何推動轉化順利實現等問題展開,與會教師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會上,形勢與政策課程負責人汪飛燕表示,如何將教材中的理論體系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是思想課教師面臨的首要挑戰。因此,在備課時要深入研讀教材,吃透其核心思想和觀點,并將其轉化為適合學生接受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一方面,要避免“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靈活運用討論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學生生活實際以及地方文化資源等,將思政課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理論。
教師任忠明認為,“入心”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否則就會導致教學內容供給與學生需求之間無法精準對接、學生獲得感不足等問題,弱化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教師蒲淑慧則強調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她表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盤考量每節課的授課重點和著力點,做到“少而精,要管用”。教師王澤婧認為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就是要實現從“知識群”向“問題群”的轉化。教師馬婷說,“在教學中要把復雜的學術語言轉化為簡明的學理語言,把深刻的學理語言轉化為通俗的生活化語言,讓學生能夠聽得進去,解決入耳難的問題”。
通過此次探討,與會教師明確了形勢與政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重點和方向,也意識到提高教師的主體教學能力是轉化的關鍵。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將加強對教材、對學生的研究,不斷提高教研室教師整體能力,逐步形成教師個人教學體系和特色,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得更到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