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是面向我校本科各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它從整體上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主要向學生系統的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理論的一門必修課。
此門課程在我校主要開設于2014年,至今已有8年的時間。為了把課程建設好,使其發揮更加基礎性和思政育人的作用,特制訂該課程的未來五年發展建設計劃。
一、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導思想: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積極認真貫徹我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習近平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實施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教育工程,塑造新時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社會發展觀"、"勞動觀"等。
2、基本思路: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以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為改革的突破口,以課程管理創新為保障,以學生是否滿意為衡量標準之一,使該門課程在優質課的基礎上成為我校的精品課程。
二、本課程的前期積累工作及師資方面
1、比起我校其它幾門思政課來說,該門課程起步相對較晚,在前期的工作中,在教學內容、教學資料、教學課件、教學方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后期的工作也基于這個基礎開展。
2、教師師資方面:本課程目前有專任教師6位,其中2位副教授、2位講師、1位助教、1位教師博士在讀,同時還有2位助理教師。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相對較為合理,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都比較重,位課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學校在思政課教學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為保障課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行政領導。
三、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目標:
1、總目標:力爭通過三年的時間成為校級精品課,在此基礎上力爭成為區級精品課;在教師隊伍方面更加穩定優化、教學內容方面的設置方面更加成熟、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更加提升、學生的滿意度和參與度方面有較大改善、教學改革方面也更上一層樓。
2、階段目標:
第一,2020.5--2022.7年,初步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第二,2022.9-2023.7年,基本完成各項建設任務,通過校級精品課課程建設,成為校級精品課。
第三,2023.9--2025.7,完成校級精品課的建設工作,為成為區級精品課準備。
四、課程建設的根本任務
1、課程體系建設:通過座談、教研室會議、研討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確立課程的三大部分之間的的邏輯整合,打通教材章節之間的聯系,使其成為有機的整體。
2、教學大綱的修訂:按照基本規范和要求,結合教學要點全面修訂教學大綱,包括修訂實踐教學大綱,為教學及考核做充分的準備。
3、教學內容建設:優化教學的篇章結構,梳理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明確教學的情感、知識、能力目標,做到教學內容既有針對性又凸顯課程的思政教育育人功能;要著眼于"基本"原理,適時加入熱點內容為學生答疑解惑。在案例的選用方面要與時俱進,具有正面性,幫助學生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認知能力。
4、教學方法及手段建設:
(1)理論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案例法、啟發式、文本嵌入式、講授法、講練結合等充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積極申報教改課題,并將學生納入課題研究,推進教學方法的升級。
(2)理論教學手段:利用qq、微信等軟件實施線上線下的輔導答疑、討論,利用雨課堂、釘釘直播等教學軟件將部分內容進行轉移,讓學生養成自學和預習的習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參與教師教學過程的積極性。
(3)實踐教學:優化實踐教學模塊,創新實踐教學的模式和形式,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過程管控,增強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獲得感,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在未來五年爭取在實踐教學方面有新的成果,并進行集中展示。
5、教學資料建設
在前期建設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備課,形成更加優化的教案、課件制作;結合學校實情和教師實際,編寫整理符合教學規律及學生特點的案例輔助讀本供參閱學習;收集整理視頻、音頻資料輔助教學;開展試題庫建設,爭取在2022年完成,為下一步的考核做好鋪墊工作。
五、課程建設的具體措施
1、要明確課程建設的任務目標,積極動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來;在教學任務的執行、教學大綱、日歷的修訂方面要全員參與;制定集體備課的規范要求、制定試題庫建設的目標、標準和規范,在實踐教學方面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作業、成績評定方面也要制定相應的規范。
2、教師是課程建設的主體,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提升。一是要組織經常性的學習、研討,開展集體學習,二是要爭取使教師走出去參觀、考察、學習提升教師的眼界,增加教師的教學活力;在教研室層面,開展以課程建設為中心的教研室會議,提升教學的水平,積極鼓勵教師以教改帶動教學,以教學帶動教改課題的申請和推進;
3、為推進實踐教學的發展,積極探索符合學生特點的、反映實際要求的實踐項目,鼓勵教師探索形式多樣的實踐成果申報。
4、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建立符合教師發展的教學評價和考核機制,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項目,說課、講課等比賽活動,校級、區級甚至國家級平臺等方式展現自己的風采,并在評優評先方面予以傾斜,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師的職業尊嚴和職業獲得感。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