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4-22
點擊:2297
一、開展課程評估,建設優質課程
學校按照 “合格課程、優質課程、一流課程”三個層次推進課程建設,在合格課程基礎上建設優質課程,遴選立項建設一流課程并將課酬系數定為1.3,每學年開展一次課程評估。獲批自治區級一流課程 46 門,獲批集團級金課 2 門,獲批自治區級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精品項目 5 項。學校編印了《銀川能源學院課程思政典型案例》集,完成了寧夏重點教學改革項目——《銀川能源學院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和《應用型本科院校“互聯網+公共基礎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課程建設實踐》項目獲得寧夏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同時,學校獲得希望教育集團“金課建設成績突出單位”和“課程及規劃教材建設先進集體”。
二、豐富教學資源,滿足課程需求
學校依托優質網絡資源課程平臺,遴選質量高、應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強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推廣使用,設置了較為豐富的專業選修課程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加強了“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教學平臺在線課程建設與利用,建設適合于網絡傳播及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自治區級一流課程建立了完整的線上教學資料和教學視頻,部分優質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建立了完整的線上教學資料和部分教學視頻。同時,注重以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開展教材建設,編寫了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應用能力訓練集》,開發校本特色(含實驗)教材和實踐課程教材,完善了各專業實驗實訓實操手冊。同時,課程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施“N+1+1”評價方式,增強課程考核內容與學習目標的符合度,《銀川能源學院基于“N+1+1”模式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改革》獲批寧夏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
三、優化教學內容,改革課堂教學
課程教學建立了“學習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關聯矩陣”,將畢業要求逐條落實到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中,以畢業要求確定學生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建立了“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習目標關聯矩陣”,妥善處理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與配合,做到防止疏漏、避免重復。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力推行翻轉課堂、案例式、探究式、項目化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課堂參與度。開展了“課堂教學質量年”“教學質量提升年”“金專金課建設年”和“智慧課堂建設年”系列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教師在寧夏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2 項、三等獎8項,在希望教育集團課堂教學技能競賽和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4 項,學校獲得“自治區優秀組織獎”和希望教育集團“優秀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