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6-27
點擊:778
6月23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議室氣氛熱烈,一場聚焦“AI技術賦能思政課程”的專題講座在此舉行。學院院長張亞楠主持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無課教師共30余人參與,特邀信息傳媒學院院長李杰作主題分享,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
此次講座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動“數字賦能思政”專項工作的重要舉措。前期,學院已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AI工具如何適配思政課特點”等問題進行了收集整理,李院長的分享緊扣這些實際需求,將重點落腳于“AI如何具體賦能思政課程”。
“AI不是思政課的‘旁觀者’,而是可以深度參與教學全流程的‘協同者’。”李院長開門見山,結合前期收集的問題,重點推薦了兩款貼合思政課需求的AI工具:一是電子科技大學研發的“i思政大模型”,該模型構建立體式、沉浸式、體驗式“智能助學”空間,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參與度。二是浙江大學推出的“AI思政課一點通”,該模型基于思政課核心知識點構建知識庫,實現了助學、助人和助研的功能。“這些工具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針對思政課的‘價值引領’特性進行了功能優化。”李院長強調。
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參會教師就“AI在思政課中的倫理規范”“知識圖譜在思政課中的應用”“AI思政數字人的構建”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李院長結合專業知識與AI技術,從倫理框架、知識圖譜構建到數字人交互逐一解析,提出技術創新與價值引領并重的解決方案,現場反響熱烈。
講座尾聲,張亞楠院長作總結發言。她表示:“今天的講座不僅讓我們看到了AI技術為思政課帶來的‘工具革新’,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技術賦能’的核心是‘價值引領’——技術再先進,也不能模糊思政課的‘鑄魂’本質。”她強調,學院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推動“AI+思政”從“工具應用”向“生態共建”升級,讓技術更“懂”思政課。
此次講座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為落點,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打開了“AI賦能思政”的新思路。參會教師紛紛表示,將積極探索技術應用場景,讓AI真正成為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