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3-05
點擊:911
1932年九、十月間,中共陜西省委在固原縣蒿店發(fā)動和領導了一次武裝暴動,史稱“蒿店兵變”。這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固原地區(qū)開展最早的一次有規(guī)模、有計劃的武裝斗爭。
1932年9月,蔣介石為控制西北,籠絡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肅行署主任鄧寶珊,撥給其800支德國造步槍、200支駁殼槍及一批彈藥,擬于9月下旬運抵平涼。為把這批武器彈藥安全運到蘭州,鄧寶珊派行署干部補習隊260多名官兵到平涼接運。
中共陜西省委得到消息后,決定奪取這批武器彈藥,以武裝謝子長領導的陜甘游擊隊,遂派陜甘游擊隊李艮、周志學到平涼同隴東特委書記劉杰三以及隱藏在鄧寶珊部干部補習隊的陳云樵、李華峰等地下中共組織負責人接頭,共同研究奪取武器方案。
9月25日,在國民黨部干部補習隊從蘭州向平涼行進期間,李艮等與中共隴東特委研究認為,平涼是國民黨在隴東地區(qū)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有重兵把守又是西(安)蘭(州)公路必經的交通要道,在這里組織兵變危險性大,決定將兵變地點選擇在平涼以西六盤山下的固原縣蒿店鎮(zhèn)。同時決定,由李艮為行動總指揮,劉杰三留守平涼接應。
10月28日,國民黨部干部補習隊帶上接收下來的武器,沿西蘭公路行進,至平涼西邊35公里的蒿店鎮(zhèn)宿營扎寨。李艮等決定晚上11時部隊全部休息后開始行動。
布置好兵變準備工作后,共產黨員陳云樵叮嚀參與兵變的人員聽候信號。是夜,預定時間過去了,還聽不見槍響,陳云樵攀上屋頂觀察,仍無動靜;于是借外出查哨為名,來到士兵隊駐地,才知士兵隊學員已經全部走光了。由于情況不明,他又返回軍官隊堅守。正沉思間,軍官隊隊長楚則先叫他去住所商量要事。他預感到情勢有變。從楚則先住所回到營地,陳云樵馬上打探李華峰等的消息。原來,李華峰布置好兵變任務后,參與兵變的士兵一起壓好子彈,和衣而臥,等待行動命令。兵變時間臨近時,傳來一陣狗吠聲,哨兵誤以為行動被發(fā)覺,遂向李華峰報告。此時,楚則先亦有所覺察,要求增加崗哨。鑒于情況突變,為保存力量,李艮、李華峰下令提前行動,帶領士兵隊中的中共黨員和積極分子34人攜45支槍東渡涇河,撤上太白山。
起事未成,兵變隊伍撤離危險境地,來到彭陽周莊宣布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七支隊”,李華峰任隊長,李艮任政治委員。游擊隊隨后迅疾向陜北方向轉進,在急行軍中負責掩護的李特生、蘇冠英等8名同志與部隊失去聯系,后輾轉到中共隴東特委。另外26名同志繼續(xù)行軍。在石家溝口(今屬彭陽),他們書寫“打倒土豪劣紳”等標語口號;召集群眾大會,宣傳紅軍政策。在向陜北方向行進途中,不時與國民黨軍隊遭遇,在突圍中人員失散嚴重,周志學與一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李華峰、李艮、竇文德、武世英、蘇士杰五名中共黨員被隴東特委解救回平涼。陳云樵堅守在敵營臥底,回到蘭州后遭敵懷疑,多次受到審查,在中共陜西省委的斡旋下,1933年3月回到陜西省委。
內容源自——中共固原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國共產黨固原歷史上的100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