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11-06
點擊:2170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指示,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對民族工作的戰略部署,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核心任務,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近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圖書館一樓報告廳隆重舉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育講座。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了黃河生態護衛隊負責人、青年志愿者協會常務副會長、希望公益中心理事長、古峽禁毒幫困志愿者聯合會黨支部書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先進個人——李小平同志作為主講嘉賓。他以《播種公益事業上的民族團結“金種子”》為主題,為在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動人而又深刻的思想啟迪。
李小平同志多年來始終不渝地深入基層社區,緊密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群體傾注了極大的關愛并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積極化解他們在生存與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難題。
他表示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他們的所做所為源于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克己奉公、愛國為民、甘于奉獻的志愿精神。希望可以通過實際案例的講述,幫助大家增強“五個認同”,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在此后的工作中也將持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投入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浸潤行動中。
在聽完李小平同志的講述后,同學們深深被其勇于奉獻的精神所打動,積極提問。他回答說:“我實際是一名廚師,也有自己的生活,想要做好志愿服務是不容易的,面對質疑也曾感到難過,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其他人很有成就感、榮譽感,雷鋒精神在不斷的激勵著我,讓我向往光、成為光。”此次講座緊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核心議題展開,旨在進一步強化師生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構建更加團結和諧的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引領和理論支撐。講座結束后,廣大師生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和認同,并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積極踐行這一理念,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馬克思主義學院張亞楠院長表示,新中國的成立七十五年來,不僅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啟了中華民族建設的新篇章。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民族團結工作實際上就在我們身邊,具體在每一件小事上,從普通人身上體現出來的無私精神需要我們切實體會,我們從李小平同志的事跡中受到了深刻啟發,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成為新時代促進民族團結、敢為人先、甘于奉獻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