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0-09-24
點擊:8564
實踐項目內容:制作“馬克思的朋友圈”
1.實踐教學內容
結合學生特點,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轉化為接年輕人地氣的網絡話語和新穎生動的圖片形式。
2.實踐教學過程
(1)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構思“馬克思朋友圈”的相關發布內容與互動內容。
(2)制作“馬克思的朋友圈”,鼓勵學生進行手工繪制。
(3)注意制作時選題的恰當性、內容的思想性與表現方式的規范和嚴肅性,要求“馬克思的朋友圈”發布內容不少于兩個,在每個發布內容下的互動不少于五條,發布內容與互動內容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3.實踐教學目的
讓學生通過創意性的實踐活動,將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轉化為具體、生動的網絡話語和圖片形式,從而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記憶。通過制作積極向上的“馬克思的朋友圈”內容,學生不僅自己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還能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傳播正能量,引導更多人了解和學習馬克思主義。通過趣味性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興趣,同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實踐教學課時分配
實踐 項目 |
實踐教學內容 |
實踐 學時 |
小計 (學時) |
分值(分) |
評價要點 |
備注 |
制作“馬克思的朋友圈” |
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構思“馬克思朋友圈”的相關發布內容與互動內容。 |
2 |
8 |
25 |
1.發布內容與互動內容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2.能將所學知識與現代流行社交方式完美結合。 |
|
制作“馬克思的朋友圈” |
4 |
|||||
成績評定及總結 |
2 |
|||||
合計學時 |
8 |
8 |
25 |
|
5.實踐教學成績評定標準
成績評定參考標準(制作“馬克思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