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11-07
點擊:2318
高校是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科研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科研于高校而言,如兵刃之于武士,羽翼之于飛鳥,是一流高校、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的建設理念。銀川能源學院科研工作者將“科研命題”轉化為“教學命題”“育人命題”,以科教融合為抓手,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和企業科研攻關,鼓勵引導學生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組、早進科研團隊,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和共同提升。
今天,帶大家一起認識榮獲2024年度學校“十佳科研工作者”劉勇老師。
一、先進事跡
“以研促教,以教促學,教學相長”,做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助推者
他入職高校十余載,一直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導向,堅守教育初心,潛心教書育人。他認為科學研究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產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科競賽是培養人才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重要抓手。
在科學研究中,他十年如一日努力鉆研業務,在平常無奇的照明上發現了其中的“玄機”——如何利用控制技術提高照明的管理與節能?以2015年立項校級課題為起點,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通過融合控制、物聯網、算法、新能源及顯示等技術,先后產出自治區級科研項目2項,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項,獲批實用新型專利1項,培養學生團隊6個,參與學生人數30余人。
在教學工作中,他非常重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積極推進學院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拓寬校外實踐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就業機會,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提高育人質量的課題研究,以自治區級本科高校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寧夏現代產業學院專項課題研究項目為載體,提出“一核心四平臺五融合”實踐教學育人新模式。他不遺余力的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所帶領的團隊首次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取得全國二等獎的優異成績,實現了學校在該賽項獲獎零的突破,同時他注重團隊與平臺的建設,組建了校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團隊2個,立項獲批承辦自治區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暨全國選拔賽學科競賽項目,助力學院培養高質量人才。
他說:“科研與教學是永無止境的,他將繼續立足于‘以研促教、以教促學、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身示范,用實際行動感染與帶動身邊的教師參與其中,共同點燃眾多學子對科研的熱愛與追求。”
二、人物簡介
劉勇,中共黨員,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現任電力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計算機控制、新能源發電與控制節能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自治區級科研項目1項、在研自治區級科研項目2項,參與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指導國家級、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共7項,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全國二等獎1項,獲自治區級三等獎及以上獎項10余項,在《中國測試》《自動化與儀表》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篇;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