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5-20
點擊:154
畢業季即將來臨,
收費“內推”、“拉新”升職…
招聘陷阱重重。
大家在求職過程中
要小心“求職陷阱”,
避開套路和騙局。
在求職過程中,
常見的“坑”主要有哪些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近期,有大學生在短視頻平臺上收到好評返傭金的評論后,添加對方好友并點擊陌生鏈接下載APP,進行墊資刷單,獲取小利。后續墊資金額逐漸提升,且提現時顯示賬戶凍結,需繳納18000元保證金。該學生這才意識到被騙,損失9869元。
Tips:詐騙分子通常以小額返利為誘餌,吸引學生參與刷單或刷信譽活動。一開始,他們會兌現小額的返利傭金,讓受害者嘗到甜頭,從而放松警惕。待受害者刷單金額較大時,便會以系統卡單、錯誤等理由不予退還本金,達到詐騙的目的!
紹興諸暨市公安局破獲過一起典型案件。某公司以“共享經濟創業”為幌子,利用熱門“共享”話題炒作,以“回報快、回報高”為誘餌,吸引大量大學生參與投資。該公司聲稱參與者可通過推薦他人參與投資,獲取高額傭金,且收益隨推薦人數增加而提高。一段時間后,該公司突然停止支付收益,辦公場所人去樓空,眾多大學生遭受損失。
Tips:有犯罪團伙將自己包裝成為合法經營企業,招聘人員暗中從事詐騙、賭博、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這會導致不知情的人在工作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犯罪。大家一定要注意警惕,發現相關企業從事非法活動等情形的,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并保留證據,及時以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甘肅省白銀市公安局白銀分局偵破的特大網絡傳銷案,以“線上創業”“發展團隊”為名,將大學生和老年人等群體作為目標,涉案金額超9億元。據悉,犯罪分子搭建了名為“名鴿派 MGP”的APP,以“線上創業、就業”為誘餌承諾高額投資收益,并通過掃碼推薦發展新會員,形成18級以上的“金字塔型”網絡結構。上線會員靠靜態、動態返利等多種方式從下線獲利,這所謂的新型“創業模式”實為傳銷陷阱。
Tips:對“一本萬利”的投資廣告保持高度警惕!
四川省公安廳公布的“高薪招聘”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成立公司,伙同17人從各種渠道購買假的營業執照,針對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等發布虛假高薪招聘信息。求職者應聘后,會被告知崗位需具備特定資格證,并被誘導參加培訓。實際上,高薪崗位并不存在,求職者繳費后,或被告知崗位已滿,或被告知項目暫停。此案致使400余名求職大學生受騙,涉案金額達131萬元。
Tips:同學們在求職中需保持謹慎,切勿輕信“高薪”“高收益”等招聘噱頭!
2023年7月,師范生邱某輕信譚某“支付17萬元即可獲取上海浦東新區某學校教師編制”的承諾,付款后卻未見入職通知,遂報警。經查,譚某并無教育系統背景,其行為涉嫌詐騙罪。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李某與某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勾結,謊稱可通過“內部渠道”安排醫院、機關單位崗位,通過偽造面試、工牌甚至勞動合同等手段,騙取180余名求職者350余萬元。
Tips: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招聘有嚴格標準和流程,不會委托第三方個人操作,對“內部指標”“花錢入職”說法應保持警覺!
2023年,小王輕信“東南亞高薪酒吧工作”招聘信息,飛抵西雙版納后被帶領偷越國境至金三角某園區。后續小王被迫滯留當地實施詐騙,最終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并處罰金。
Tips:同學們要謹慎對待出國務工信息!
在有關求職詐騙的案例中,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畢業生渴望“高薪”“穩定”的就業心理,通過虛構招聘、付費內推、夸大薪酬、虛假工作或創業承諾等方式實施詐騙。
各位在求職過程中,一定要增強三個意識,嚴防四類陷阱。包括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增強信息安全意識、增強依法維權意識,嚴防非法職業中介陷阱、嚴防招聘收費陷阱、嚴防招聘詐騙陷阱、嚴防“貓膩”合同陷阱。
另外,同學們在簽約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應聘單位,核實其真實情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切實保障好自身權益喔~
最后,
預祝同學們
都拿到心儀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