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07-04
點擊:4075
又到一年校招季。記者近日在江西、廣東等地調查了解到,在部分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面試過程中存在一些“奇葩”現象。
企業假招聘、強毀約、要求不定,應聘者遭遇“花式被坑”
去年9月份,江西財經大學應屆畢業生徐震宇找好工作并簽訂三方協議。他說,他對這份工作比較滿意,面試時說得清清楚楚是運營崗,但公司后來以“能力不足”為由把他調到了銷售崗。一打聽招進去的畢業生都調了崗,因為企業招聘銷售崗難,所以在招聘時用了“先引入門、再騙進坑”的手段。
“有一些房地產企業,不打算招人,卻在就業季扎堆來學校,以校招宣講的名義給企業打廣告。”徐震宇說,還有企業大張旗鼓地來學校做宣講,學生投簡歷時卻被告知由于不是211大學,幾乎不可能被錄用。
遭遇“花式被坑”的還有廣東某高校研二畢業生朱小玲。經過好幾輪面試,擊敗了幾十個競爭對手,她終于被自己心儀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口頭錄取。然而,還沒等到錄用信,她就被公司告知臨時取消了招聘計劃,還沒就業就失業了。
最近,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姚冬輝同樣郁悶。有著學生會工作經驗和實習經驗的他,在面試中多次“折戟”。“企業說我能力太強,不適合這個崗位。”姚冬輝無奈,能力太強反成了被拒理由,他有些啼笑皆非。
此外,一些畢業生抱怨企業要求捉摸不定,缺少人文關懷。“經常遇到一些企業招聘,要求高學歷。其實他們需要的只是處理常規事務的一雙手,卻要求至少研究生學歷。”南昌某高校應屆畢業生胡婷婷說,有些企業則相反,不愿意招收能力強、學歷高的學生,怕人員流失。
學生刷經驗、湊熱鬧、能力不足,企業也“受傷”
煩惱的不只是就業季的應聘者,招聘方同樣表示頭疼。
企業宣講、招聘,一場接一場,讓部分學生“放寬了心”。一些學生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想要什么樣的工作,只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游走于各個企業的招聘會,逢攤位就投簡歷,可是只撒網不收網。“有的好不容易來了,面試時連公司名稱、主營業務都不知道。”深圳某公司的人事專員戈琦說。
廣州某高校大四畢業生小培,剛剛參加校內組織的招聘會,十份簡歷全投了出去。小培說,自己之前實習經歷比較少,也不知道適合什么工作,只是抱著“海投”心態,面試上哪個算哪個。
“還有一些學生不同。”戈琦介紹,他們能力很強,面試必到,屬于“offer收割機”,手握眾多錄用信為了刷“存在感”,“騎驢找馬”的心態不在少數。
此外,代考已經成為一部分應屆畢業生心照不宣的求職“小技巧”,這讓企業很苦惱。
江西某高校財經專業畢業生小余剛收到一家企業的面試通知,轉眼又接到另一家企業的筆試通知。雖然兩家撞了時間,但他都不想放棄,便委托同學幫忙代為筆試,還解釋說:“其實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戰場上戰斗機出場要帶上僚機,找工作也一樣,往往是一人面試室友陪跑。”就讀于南昌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小曾告訴記者,面試時互相陪伴,一來有個照應,心里有底氣,另外還可以刷面試經驗。
初涉校招,學生缺乏面試經驗,多嘗試幾次本無可厚非。然而有些學生重點沒有放在提升專業素質上,反而指望通過提高面試能力來“迷惑”招聘企業。
“有的學生深諳面試套路,這增加了我們選人的難度。”南昌某傳媒公司負責人周毅博說,有些面試中對答如流、侃侃而談的學生,招進公司后卻難以勝任工作;有些財會專業畢業生居然看不懂最基本的財務報表,專業問題一問三不知。想找合適的畢業生也不容易。
增加交流、提升能力,多方聯動化解面試難題
針對面試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奇葩”事,業內人士認為,需要加強多方聯動,了解彼此需求,破解面試難題。
“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企業在面試應聘者,應聘者也在觀察企業。”江西財經大學就業指導老師曹雯說,企業應當尊重學生,多考慮學生感受,不設置不合理門檻,不盲目提要求,而應根據崗位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人才;不以研究生的要求來衡量本科生,不能讓“小馬拉大車”。
針對正在求職的應屆畢業生,南昌工程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黃春文提醒,畢業生找工作投簡歷不能一心指望“廣撒網”,面試更要提前做好準備。
黃春文建議,在投簡歷前,學生應先了解所投公司的具體情況,綜合網上信息,多請教老師和同學,再決定是否投簡歷;獲得面試機會后,更應端正態度,積極準備,不以“刷經驗”為目的參加面試。否則,畢業生很容易在不斷面試中迷失自我,可能最后手握一堆錄用信卻都不滿意。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首先應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提高個人素質,在面試時才能更有自信。”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輔導員徐喜春說。
“學校也不應缺位。”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學校可以通過帶學生參觀企業、邀請行業人員做職業導師等方式,建立起學生與行業之間的聯系,增進雙方的溝通理解。同時,幫助學生提前構建起職業生涯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