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0-7-16
點擊:8213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有哪些新方法?
答:一是使用了數據分析方法。教育部評估中心基于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庫對各校的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做出分析報告,提供給評估專家分析問題,做出判斷。
二是采用了新的考察模式。在規定時間內,專家可以采取集中進校或分散進校的方式進校考察,對學校教學工作做出整體判斷。
三是采用了新的專家工作方式。評估專家在進校前要研討學校自評報告和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提出進校考察重點;在進校考察中專家要全面考察并獨立作出判斷;專家在離校后一周內提交個人考察報告,專家組長匯總后形成專家組考察報告。
四是加大了社會參與力度。專家組成員中吸收了部分行業和社會人士參加。
五是完善了組織管理機制。建立了項目管理制度,建立了專家培訓、考評制度和選拔進退機制,設立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評估專家委員會")負責評估紀律的檢查、監督和評估的申訴與仲裁。
?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是如何實施"陽光評估"并倡導良好風尚的?
答:為了使高校和社會更加了解教學評估工作情況,增強評估工作的透明度,推動評估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教育部實施"陽光評估",倡導形成一種"風清氣正"的良好風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公開透明。評估方案、指標體系和評估標準,以及評估程序和結果處理等內容向社會公開;學校自評報告、專家組成以及專家評估報告等相關信息在適當范圍公布;參評學校及評估專家的有關活動和行為,接受師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公平公正。根據參評學校學科特點遴選專家,優化專家組成,同時聘請行業或社會人士參加;評估過程接受監督,評估專家委員會負責評估紀律監督與檢查工作;加強評估工作的規范性,嚴格評估操作程序,嚴肅評估紀律要求;建立項目管理員制度,對參與評估過程的各方實施項目管理和分工負責;建立專家進退機制,參評學校對評估專家工作情況的評價將作為專家進退的重要依據。
求真務實。評估方案堅持實事求是,充分考慮新建本科院校的特點,注重引導參評學校合理定位、依法辦學、面向社會自主辦學;要求參評學校的數據填報和材料準備要體現原始性、真實性;參評學校和評估專家要持"平常心、正常態",重在查找問題和改進提高。
平等交流。評估專家堅持同行互助,強化服務意識,以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開展評估活動。現場考察工作堅持深訪談、多交流,做到尊重對方、整體把握、獨立判斷,為參評學校的教學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真心實意為學校服務。
勤儉節約。簡化評估和接待程序,嚴格規定經費開支標準,避免形式主義、鋪張浪費等現象。
?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是如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
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從評估方案設計理念到具體指標,堅持"以學生為本",保障學生基本權益,具體反映在六個方面:
一是對學校辦學條件提出了明確要求,保證教學的基本投入。如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占經常性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撥款(205類教育撥款扣除專項撥款)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ge;13%,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ge;1200元人民幣,且應隨著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而逐步增長。
二是注重對教學過程的規范管理。指標體系對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學管理等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其目的是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使學生直接受益。
三是明確要求按國家規定配備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工作隊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有助于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是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線,多個指標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就業。
五是強調對學生的指導和服務。指標體系中明確要求學校開展"大學生學習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教育指導、就業指導與服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心理健康咨詢等服務"。還要求學校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搭建學生課外科技及文體活動平臺,有激勵學生參加的具體措施等,體現了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服務。
六是重視了學生對教學工作和就業工作的評價,體現教育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方案如何引導新建本科院校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方案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主線,從學校的辦學定位、指導思想等頂層設計,到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基本建設、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最后落腳點到考察學生就業,一以貫之地引導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培養過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符合度。例如:
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考察學校是否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在合作開辦專業、共建教學資源、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等方面是否成效明顯。
在考察教師隊伍時,不僅要看生師比,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的比例,還要看教師中具備專業(行業)從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教師的比例,更要看教師整體結構和水平能否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在專業與課程建設方面,評估指標要求學校的專業設置應該與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要求構建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的課程體系,其中尤其強調了對實踐教學的具體要求,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
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在指標體系中是如何體現的?
答:根據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標體系在以下幾方面突出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第一,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辦學條件作了規定。要求實驗室、實習場所和設施基本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及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達到國家辦學條件要求,并有較高的利用率。同時,教師隊伍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有生產實踐經驗的教師。
第二,"專業與課程建設"指標中對不同類型專業的實踐教學時間作了明確規定;要求有一定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要有開放性實驗室。對實習、實訓的時間和經費要有保證,指導到位,考核科學;同時,要求學校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規定學時學分,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并把教師參加和指導學生社會實踐計入工作量。
第三,在畢業論文(設計)與綜合訓練中要求選題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強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50%以上畢業論文(設計)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
第四,"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指標中要求學校搭建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及文化活動的平臺,有激勵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及文化活動的具體措施,學生參與面要廣;同時,要求有調動教師參與學生指導工作的政策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