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
4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發布了《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明確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平等擇優、先建后認、動態實施的基本原則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根據《辦法》,對進入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的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
政府引導,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深化產教融合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的改革任務。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推動教育改革,重塑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實踐創新;是培育市場創新主體,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求。
據介紹,產教融合型企業是指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職業院校、高等學校辦學和深化改革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行為規范、成效顯著,創造較大社會價值,對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具有較強帶動引領示范效應的企業。
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我國具有扎實的產業基礎。截至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37.27萬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5.89萬個,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社會性服務業企業。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政策設計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有效引導和充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在鼓勵企業率先探索的同時,積極加大政府支持引導力度,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政策激勵效應,將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改革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營造企業積極投入、競相參與良好氛圍,把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學習工廠"。
設置基本條件,明確建設重點
《實施辦法》設置了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基本條件,鼓勵各類企業平等申報、踴躍參加。同時,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需求,列出重點建設培育的企業范圍。
為強化服務產業的政策導向,《辦法》要求重點建設培育主動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優質企業,現代農業、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急需產業領域企業,以及養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會領域龍頭企業。優先考慮緊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主動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發展潛力大,履行社會責任貢獻突出的企業。
《辦法》提出的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6項基本條件可大致歸結為兩類:一是企業自身能夠提供相對完整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要素。比如,獨立舉辦或作為重要舉辦者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或承擔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試點任務,能夠接收學生開展規模化、規范化實習實訓。二是企業開展實質性校企合作,推動構建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包括加大資本、技術、知識、設施、管理等要素投入,通過設備捐贈、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共享知識產權等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
"先建后認",給予政策激勵
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何種鼓勵政策?《辦法》要求省級政府落實國家支持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各項優惠政策,實行定期跟蹤、跟進服務,確保落地;結合開展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在項目審批、購買服務、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對建設培育企業給予便利的支持服務。進入認證目錄企業,國家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激勵政策與企業投資興辦職業教育、接收學生實習實訓、接納教師崗位實踐、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工作相掛鉤。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采用"先建后認"的后評價實施路徑,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先行先試,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積極性。按照動態實施要求,進入認證目錄的企業建立實施推進產教融合工作年報制度,報省級發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按程序向全社會公示。每3年進行資格復核,不合格的不再保留產教融合型企業資格。
如何開展產教融合企業的建設實施工作?《辦法》明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平等擇優、先建后認、動態實施的基本原則開展。省級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按照自愿申報、復核確認、建設培育、認證評價程序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中央企業、全國性特大型民營企業整體申報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由國家發改委、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部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