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09-30
點擊:1628
鄧嘉蕓,女,中共黨員,助教,2021年8月入校擔任輔導員至今,現任信息傳媒學院專職輔導員、學生黨支部宣傳委員及分團委書記。曾獲銀川能源學院“最美學工人”、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輔導員主題班會課件評選活動比賽二等獎、優秀疫情防控志愿者、輔導員講“關心關愛”比賽一等獎、“感恩季”系列活動先進個人、信息傳媒學院優秀輔導員、五四優秀共青團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扮演好“領航人” “知心人” “鋪路人” “筑夢人”等多重角色,立足本職,實干擔當,傾心傾情守護育人初心,且行且思共促學生成長——愿為一束光,做青春領路人。
與青春對話,近心暖心
“堅持在一線,和學生在一起”是她從事輔導員工作以來的真實寫照。自成為輔導員的第一天,她就保持著24小時全天在線的工作狀態。學業有困擾、經濟有困難、心理有困惑的“三困生”是她的工作重點,辦公室
、教室、宿舍、網絡是她的工作陣地,關注、傾聽、共情、引導是她的工作方式。她構建“全員參與、全天反應、全程守護”的工作框架,推行“宿舍長—學生骨干—輔導員—學院”防護體系,筑牢學生安全防護“底線”。她嚴格落實學生日常管理規定,每周進行宿舍安全衛生大檢查,排查隱患保障安全,制定學生應急事務處理預案,并嚴格審批學生活動和請銷假手續,守好學生安全管理“紅線”。她高度重視安全意識入腦入心,多次召開防范電信詐騙、日常安全教育等班會營造學生安全意識“高線”。
為成長護航,助人育人
入校后,她所帶2021級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通信工程3個專業的本科生,共264名同學。在三年輔導員工作中平均每年認定各類資助對象60余人,她始終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無限可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少數民族學生以及學生骨干等不同群體中的學業困難、就業困難等問題進行分類指導。她每年都會從獎助學金獲得者中遴選出勵志典范,對其事跡進行廣泛宣傳,充分發揮朋輩榜樣的引領示范作用。在獎助育人的過程中,她讓學生既能困有所助、優有所獎,解決好當下困難;也能不斷激發學生“我想成才”之志、推動“我可成才”之行,托舉學生未來。
幾年來,她所帶班級取得了很多突出成績:大數據2101班、大數據2102班、物聯網2101班、通信2101班分別獲得校級“十佳活力團支部”、“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所帶學生2人獲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一項、3人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三等獎、18名學生獲大唐杯省賽、藍橋杯省級、挑戰杯省級、互聯網+省級、大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等多個獎項。
用思想引領,指導疏導
她注重五育并舉,堅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她圍繞深入組織和建設時代特色的新時期團委,持續深入開展特色活動,繼續進行創造性探索,召開學生分會工作推進會會議。同時,她注重以賽促學,結合青年發展規律,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競賽,帶領本院團學干部積極開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感恩季”、“迎新季”等系列活動。組織開展學院中華經典詩文朗誦大賽、我為評估做貢獻比賽、辯論賽等,推選優秀學生參加校級比賽,分別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且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組織開展了籃球賽分別取得了佳績。
以實際行動,促學生發展
針對學生對前途和未來充滿期待,但同時伴有迷茫和無計劃性的特點。她從學生入學到現在先后開展了多次團體輔導活動,采用互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在玩中悟生涯意識,在做中學生涯理論,引導學生促進自我覺察,激發做自己生涯主人翁的意識和精神。今年,她所帶學生為大四,在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工作中,她與專業課教師、論文指導老師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院畢業生落實就業,實現高質量就業。同時,她深知加強校友與學生聯結和互動交流的重要性,積極宣傳優秀校友的先進事跡,同時利用學院發展優勢,產教融合合作企業,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發展,以實現教學實習、技能實訓、崗位體驗、就業實踐等。同時,她也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積極推送靠譜高質量的就業崗位,線上線下雙渠道拓展就業資源,實現數字賦能、精準對接。
與社會實踐,同心同行
社會實踐作為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生動課堂和重要途徑。她注重鼓勵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積極參與并帶領學院學生參加202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并榮獲“優秀組織獎”,通過參與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她和她的學生們不僅能夠深入了解社會現實,增強社會責任感,還能夠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回報社會。
傾心傾情,且行且思。她不忘初心,懷揣使命,與學生同向同行,用理想信念引領學生,用扎實本領幫助學生,用仁愛之心澆筑學生。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她說:“輔導員工作瑣碎繁雜,有時令人望而生畏,但隨著時間的積淀,當你找準了位置,就會發現這份職業讓你甘之如飴。”三年的輔導員工作讓她更加堅定理想信念,領悟奉獻精神,強化責任擔當。她將繼續耕耘,行而致遠,續寫教育路上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