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05-14
點擊:4463
大學生求職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詐騙陷阱也等待著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本文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求職過程中常見的詐騙陷阱和相應預防措施,幫助大學生們提高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常見詐騙陷阱
01
招聘騙局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假招聘信息、虛高職位等手段騙取大學生的信任。他們可能通過短信、電話或網絡等方式與大學生聯系,聲稱有高薪職位或特殊機會,誘導大學生前往面試或參加培訓。
02
培訓詐騙
一些培訓機構以各種借口要求大學生參加培訓,并收取押金或培訓費用。在收取費用后,這些培訓機構往往就會消失不見,讓大學生遭受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03
兼職詐騙
一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等新型模式進行詐騙。其特點是門檻較低,號稱輕松兼職、薪酬豐厚。
04
虛假招聘網站
一些虛假招聘網站利用大學生的求職心理,發布虛假的招聘信息,誘導大學生填寫個人信息或提交簡歷。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不法目的,如身份盜用或電信詐騙。
05
冒充招聘人員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招聘人員或公司內部員工,通過電話、短信或社交媒體與大學生聯系,聲稱提供特殊機會或內部推薦崗位,誘導大學生繳納保證金或提供個人信息。
06
傳銷陷阱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其繳納費用或者以購買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發展他人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傳銷一般以親友極力推薦的途徑傳播,基本都以輕松賺大錢、無需面試直接上崗為噱頭。
傳銷面試或工作地點都比較偏僻且轉換頻繁,公司業務不能清晰說明。
07
合同陷阱
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個別用人單位為降低用人成本、規避用工責任而侵犯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
有的僅簽訂《就業協議書》,或以談話、電話等口頭形式約定工作相關事項,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有的合同內容簡單,缺少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工資、勞動條件、合同期限等具體內容。
有的以少繳稅款為由,同時準備兩份不同薪資的“陰陽合同”。
有的包含“霸王條款”,要求幾年內不得結婚、無條件服從加班、試用期離職不結算工資等。
08
試用期陷阱
有的用人單位超過法定上限約定長時間試用期,或者重復約定試用期。
有的用人單位以試用期為由,支付工資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者不繳納社會保險。
還有的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試用期約定較低的工資,等試用期結束后,便以各種理由解聘,“假試用,真使用”。
預防詐騙措施
提高防范意識: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對于那些要求低門檻、高收入的職位要特別小心,要先了解當前崗位的市場薪資水平,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也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諾和誘惑,同時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支付寶等密碼信息,更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
驗證招聘信息真實性:在看到招聘信息后,可以通過查詢公司官網、向招聘機構咨詢等方式確認招聘信息的真實性。不要輕信虛假信息或電話,避免盲目投遞簡歷。
選擇信譽好的公司:在面試前,可以通過網上搜索、詢問校友等方式了解公司的信譽情況。選擇信譽好的公司進行面試和求職,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保護個人信息:在求職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不要隨意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如有必要提交個人信息,應選擇正規渠道進行提交。
注意求職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在求職過程中,如遇到以下異常情況,應提高警惕并及時報警或向相關部門投訴:
(1)要求繳納保證金、培訓費等費用;
(2)要求提供個人隱私信息;
(3)聲稱有特殊渠道或內部推薦機會;
(4)誘導前往非正規地點面試等。
結語
大學生求職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警惕和提高防范意識,預防詐騙陷阱。通過分析常見的詐騙陷阱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幫助大學生們提高防范能力,順利度過求職就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