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身邊,總是會看見,聽見各種各樣的詐騙案例。就在前幾天,看到新聞報道,2021年11月9日,全市受理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達7起,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62.6萬元,均是通過下載"鏈上會議""聯名""閑魚""Occur""民生""云橋辦公"等APP被騙,被騙的人員涉及到醫生,公司職員,農民,學生等。?
當今是一個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手機的普及,讓騙子們有了更多的詐騙途徑,類似于:"您好,因為參加了活動,中了多少元,請你在某年某月之前領取獎金"之類的詐騙短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而這就是騙子經常使用的招數。就如民警說的,不要貪圖小便宜,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因此我們要提高防范意識,接到類似的短信或電話,要在第一時間聯系老師,采取相應的措施。目前我們還是學生,缺乏社會經歷,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詐騙,也很容易相信別人,總覺得這種事兒怎么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但往往是這種態度,反而會害了自己。不要因為一點小錢,就因小失大,不要隨便把自己的個人信息透漏給別人。要多加防范,交友要謹慎,不要讓感情戰勝理智,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提高防范意識,服從學校管理,認真執行相關規定,要靠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提高防詐騙的能力。
?
護理(專)2001班——張敏
?
近年來,一些犯罪分子頻繁利用手機、電話和互聯網等途徑實施電信詐騙犯罪,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給群眾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為了讓我們提高警惕性,輔導員老師給我開展了相關的主題班會,揭露了幾種常見的犯罪手段。1、冒充法院及相關執法部門,電話通知市民要出庭應訴。稱當事人有執行案件在法院,涉嫌經濟犯罪,名下賬戶將被凍結,以此為由進行恐嚇,最后以提供"公共賬戶"為由,要求當事人將名下存款轉入其提供的詐騙賬戶。2、冒充電信局、公安局工作人員。由一名自稱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接聽電話,稱當事人名下登記的電話和銀行賬戶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活動,為確保不受損失,需將本人存款轉移至一個"安全賬戶",并且頻頻催促當事人趕緊通過電話或就近轉賬,不然損失更大。3、冒充稅務、財政、車管所工作人員。稱"國家已經下調購房契稅、購車附加稅率,要退還稅金",讓當事人提供銀行卡號直接通過銀行ATM機轉賬獲取稅款。4、冒充親朋熟人詐騙。編造其家人或自己遇到車禍摔傷等謊言讓當事人匯錢到指定帳戶。詐騙方式層出不窮,還給我們講解了辦理貸款詐騙、婚介、招聘詐騙、低價購物詐騙、敲詐信詐騙、釣魚網站詐騙、重金求子等等。班會過后,這種案例既令人恐慌,又令人難以置信,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如果我們放松一丁點兒警惕,就會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我們一定要遵循"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的原則,如有疑問直接撥打110進行咨詢或報警,確保自己的財產安全!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明辨是非。
"三不一多"原則
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千變萬化,但萬變
不離其宗,記住"三不一多"原則:
未知鏈接不點擊!
陌生來電不輕信!
個人信息不透露!
轉賬匯款多核實!
【責任編輯】:周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