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4-02
點擊:136
教學創新大賽的成果報告很快就要提交了,報告的整個體系已經基本定型,因此現階段不宜進行大改,但是在最后這個階段,仍然可以對報告進行微調,提升質量。針對最近輔導參賽作品的共性問題總結一下,可以用自查。
第一,前后邏輯是否一致。前期報告撰寫的過程中,教師大部分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填滿”了各個部分,但是很容易忽略前后的邏輯,首先需要明確課程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在新業態、新模態、新技術、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是什么?在此背景下,課程的目標是什么?針對目標的實現,學情上有哪些痛點,痛點是否能經得住推敲(特別需要注意痛點是針對目標實現的痛點)。然后是針對痛點,基于什么樣的理念和理論,提出了什么樣的創新策略和具體措施,目前很多本子是缺少理論支撐的,主要是基于平時的經驗和樸素做法。再然后是基于什么樣的評價策略和方法針對目標的實現進行的有效測評,最后是成效和示范輻射。建議教師用一頁PPT將上面的邏輯捋清楚。
第二,課程建設是否有高度。很多教師的課程有豐碩的建設基礎,但是這些建設基礎是否匹配國家的發展需要,是否能夠與時俱進,與“四新”結合,與產業發展結合,與目前的人才需求結合。
第三,痛點是否真的痛。痛點一定是結合了國家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各方面基礎、興趣等凝練出來的真問題,而不是教師自身問題造成的痛點,如:內容陳舊、學生興趣低,這些痛點都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質量不高造成的,而不是真正的痛點,沒有打動評委的真問題,后面也很難有打動評委的創新。
第四,教學創新是否有理論依據。教學創新大賽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能夠推廣應用,經驗的做法往往適用范圍有限,而基于理論的創新,往往可以能夠實現更大范圍的遷移,沒有理論的支撐也會降低其可信度,另外,創新報告本身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學術水平,倒逼教師應該學習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第五,創新策略是否細致。針對目標的實現,創新策略主要集中在課程內容(包括資源)、教學模式(包括方法、手段、環境等)、課程評價,三大部分,目前很多教學創新報告雷同,真正的創新性策略往往是空中樓閣,一些空話,缺少真正打動人的具體做法,如人種智能對教學的賦能,具體如何將AI和課程結合的,報告中體現的不清楚。教學的硬件上主要是從時間、空間、人、物的一個綜合的設計,時間上分為課前課中課后,空間上分為一二三課堂,人分為教師(可以是多師課堂)、學生,物分為虛擬的、真實的各種資源和環境,軟件則是將這些元素如何搭配,更好的實現這些元素之間的最優化。教師應該從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習共同體的營造,課堂的組織形式等方面思考創新,創新策略部分也是整個報告的核心,最好有案例如何實現的具體說明。
第六,評價是否可行。痛點如果能夠抓的準,策略也可行,關鍵還要看評價是否能夠可評、可測、有效,評價是創新報告中的難點,但是難點帶來的收益也是最大的,目前的評價方法既缺少質,也缺少量,只是一些簡單的結構圖,究其原因是教師對于評價的研究不足,紙筆測驗加上一些報告等常規方式為主,不能真正對痛點是否被“治愈”進行有效評價。
第七,教學效果總結是否全面。教學效果首先需要體現的是人才培養的質量,痛點是否有效解決,課程目標是否有效達成,學生創新成果是否豐碩,其次還要體現課程的建設質量是否提高,教師本身獲得的認可是否有提升。
第八,輻射推廣是否夠廣。這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內、對外的輻射推廣上,如選課、講座、論文的引用等等。第七和第八項很多教師的總結不足,質和量上都不夠,這也需要平時注意提煉、總結、宣傳。
以上為教學創新成果撰寫報告的八項自查內容,希望教師能夠對照檢查,在最后這段時間努力提升報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