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3-25
點擊:496
為幫助青少年理解清明節所蘊含的緬懷先輩、傳承孝道等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科普節氣與農耕知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3月22日,電力學院組織開展“忙趁春風學非遺,清明寄思繪紙鳶”社區志愿支教活動。
從清明節起源的古老傳說講起,到歷法演變中清明節日期的微妙更迭,再到它五花八門的別名,志愿者們帶領小朋友們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清明節知識科普之旅。
掃墓祭祖時那份莊重肅穆的追思,以及踏青時節親近自然的愜意,彰顯出清明節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了讓小朋友們直觀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志愿者特別聚焦于各地迥異的清明習俗,從陜北農家巧手蒸制的面花,到江南水鄉熱熱鬧鬧的蠶花會,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民俗故事,讓小朋友們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場民俗文化的盛宴之中。活動尾聲,小朋友們齊聲誦讀朗朗上口的清明節古詩,那清脆童聲,帶著絲絲古韻,穿越千年時光,與古人一同在明媚春日里,感懷生命、寄托追思。
知識科普結束后,便進入了趣味盎然的手繪紙鳶環節。志愿者們為小朋友們分發了制作紙鳶的材料,并耐心指導他們繪制圖案。小朋友們手持畫筆,充分發揮想象力,將對清明節的理解和對春天的喜愛描繪在紙鳶之上。
在志愿者的協助下,一只只承載著童真與美好的紙鳶制作完成。隨后,大家來到戶外,放飛手中的紙鳶。五顏六色的紙鳶在春風中扶搖直上,帶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也帶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越飛越高。
知識科普與手工實踐有機結合,不僅讓小朋友們全面了解了清明節的相關知識,更在親手制作紙鳶的過程中,體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未來,我們將繼續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