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董亮,30歲,中寧縣白馬鄉三道湖村人。本科畢業于銀川能源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校期間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創辦了農業類社團“EFC農業”。畢業后,曾在浙江、寧夏華為終端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銷售和市場經驗。然而,出于對農業的深厚熱愛,他毅然放棄大廠的高薪工作,返鄉投身農業事業,致力于推動家鄉農業的創新與發展。
【創業故事】
董亮是土生土長的中寧人,父母一直希望他能走出這片黃土地,過上更輕松的生活。盡管他大學學的是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但畢業后的兩份工作卻與農業毫不相干。大學期間,他憑借出色的口才成為一名備受歡迎的婚禮主持人,并靠兼職攢下了一些積蓄。畢業后,他跨專業進入浙江一家生物醫療公司做銷售。“那兩年,我深刻體會到了職場的高壓和‘內卷’,每天都問自己:這份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董亮回憶道,“只有真正熱愛的事業,才能讓人充滿干勁,而那時,我只感到精疲力盡……” 其實,閑暇時,董亮喜歡研究花草種植,加上專業背景,他對農業技術頗有心得。終于有一天,他鼓足勇氣撥通了母親的電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媽,我想回家種地。”電話那頭,母親既震驚又生氣:“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來風吹日曬?種地和坐辦公室可不一樣,媽不想你吃苦!”說完便掛斷了電話。盡管遭到反對,董亮依然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學以致用,投身農業!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暫時妥協,從浙江回到寧夏,進入華為從事銷售工作。父母見他“回心轉意”,終于松了一口氣。然而,董亮并未放棄對農業的熱愛。跑業務期間,他走遍了寧夏各地,遇到農戶時總會主動分享種植經驗,漸漸積累了一批“粉絲”,也結識了許多經驗豐富的農技專家和農資從業者。 農業夢再次被點燃!這一次,他沒有和父母商量,毅然從華為辭職,拿出全部積蓄,又申請了銀行貸款,創辦了寧夏富美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開啟創業之路。 然而,真正踏入農業領域后,他發現書本知識遠遠不夠。于是,父母的20畝農田成了他的“試驗田”。他每天跟著父母下地干活,邊學邊實踐,既彌補了經驗不足,又幫家里分擔了農活。 經過一次徹夜長談,父母終于理解了他的選擇。董亮向父母保證:“我一定做出成績給你們看!”董亮的父親后來告訴記者:“每次看他給村民講解施肥配比、種植技術,一講就是一兩個小時,那股認真勁兒,我就知道他是真的熱愛這一行。”
如今,董亮的農業技術服務已覆蓋中寧、海原、同心、紅寺堡等多個地區。自2022年返鄉創業以來,他已為1000多戶農民提供全程種植指導,服務農田超5萬畝,幫助農戶提高產量、降低風險。 通過實地調研,他篩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品種,并針對不同作物總結出最佳施肥方案、植保技術和土壤改良方法,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實踐出真知,這幾年我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農業服務方案,涵蓋玉米、小麥、水稻、枸杞、西瓜等數十種作物。”董亮自豪地說。在三道湖村,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農業百事通”。 除了線下服務,他還通過直播、短視頻和觀摩會分享農業技術,讓更多農戶受益。“未來,我計劃進軍電商,把好技術、好產品推廣出去,幫助更多人!”董亮信心滿滿地說道。 【點睛之句】 從都市白領到扎根鄉土,董亮用熱愛和堅持證明:只要心懷夢想,腳下的土地也能綻放無限可能!
【鄉親們說】
三道湖村黨支部書記趙國寧:這個小伙子可是我們村子農業發展的“及時雨”!小麥遇到病蟲害,他總能精準診斷;選肥用藥,他也能給出最優方案。在鄉親們眼里,他就是個“農業百事通”,走到哪兒都受歡迎!
三道湖村村民白國珍:他來到我的玉米田,仔細查看后提醒我,“玉米種得有點密了,這樣會影響長勢。”接著,他就在我施肥的小推車前蹲下來,耐心地給我講解了一個小時,從株距調整到施肥技巧,全都講得清清楚楚。這樣的“田秀才”我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