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吳忠同心縣五中,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一位年輕的教師已經站在教室門口,用帶著江南口音的普通話迎接每一個學生。他叫錢偉揚,來自江蘇淮安,2021年從銀川能源學院畢業后,主動選擇留在寧夏,成為同心縣的支教老師。
錢偉揚被學生家長稱為“用洋墨水澆旱塬苗”的有為青年。成為支教老師以來,他探索“游戲化教學”法,用《西游記》人物設計英語角色扮演,鼓勵學生用英語日記記錄山歌、農諺,給體育課訓練器材起英文名“脫貧坡”“節水溝”等。
“其實,像我一樣,生在南國水鄉,通過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途徑,畢業后留在寧夏或西部地區的學子,在銀川能源學院至少有數百人。”錢偉揚對自己的選擇絲毫不后悔。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銀川能源學院的育人基因。”據銀川能源學院副校長馬艷麗介紹,在該校圖書館、教學樓走廊里,老一輩扎根西部英模人物的老照片與歷屆畢業生在西部地區的工作照相映成趣;實訓基地墻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標語旁,掛著新時代學子取得一系列成績榮譽證書。目前,學校畢業的學生75%留在西部或邊疆地區,據悉,今年報考西部計劃志愿者已達1000人左右。
“我們要求每個專業至少開設一門‘服務西部實務'課程,組織學生到寧東能源基地、毛烏素治沙區等實踐教學。”銀川能源學院教務處長李濤表示,學校近年構建起“專業教育+國情教育+使命教育”的特色培養體系,每年派出近千人次參與西部專項實踐。
在銀川能源學院,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張瑋在鄉村振興中找到人生方向,大數據專業的焦海洋在新疆喀什伽師縣扎下了根,電力學院的楊倩、黃彩琴進入國家電網寧夏有限公司和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物聯網專業的郭士路來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某師管委會,與他一道前往新疆工作的同學有梁博宣、楊海燕、張昊升、柳黃河等10多位同學,多人獲得“優秀西部計劃志愿者稱號”。
“學校將持續構建‘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育人機制,搭建供需直通車,速遞發展好聲音讓更多學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銀川能源學院副校長張九鼎表示,學校堅持內涵發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應用型辦學特色培育,形成能源化工獨樹一幟、實踐育人精彩紛呈、“三合三融”更上層樓的三大辦學特色。
據悉,近3年銀川能源學院獲得省部級以上學科技能競賽獎等各種獎勵607項,獲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立項120項。2023學年,學校在全區就業工作評價考核中獲得優秀等級,位居全區本科高校前列,連續兩年獲自治區就業工作一等獎。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