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悉,永寧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立足教育陣地,通過機制創新、課程融合、實踐拓展“三位一體”模式,為青少年培根鑄魂,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教育領域走深走實。
永寧縣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融入教育系統核心工作,創新打造“1234”育人模式。同時,堅持文化浸潤,深耕課程體系。注重教育資源的縱向銜接與橫向融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系統化、長效化。一體化教學實踐。與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銀川能源學院等高校共建思政教育聯盟,簽署合作協議,開展跨學段教研活動,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內容銜接、資源共享。組織閩寧兩地青少年“云隊課”“山海情夏令營”等活動,促進跨地域文化交流。學科融合創新。在科學、藝術等課程中融入民族團結元素,在科學課《我知道的植物》中講述袁隆平故事,激發科學報國情懷;在主題隊會《追光奧運 強國有我》中,通過學習奧運健兒事跡,增強民族自豪感。
永寧縣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民族團結教育從課堂延伸至社會,打造多元育人場景,激發情感共鳴。紅色基因傳承。依托閩寧新貌展示中心、黃河仁存渡口等紅色資源,開展重走紅軍路、歌聲中的黨史、微電影拍攝等活動,賡續紅色血脈。建設銀子湖學?!懊褡鍒F結進步教育長廊”、閩寧二中教育基地等校園文化長廊、石榴籽教育基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融入環境,讓校園成為浸潤式育人的標桿??缬蚪涣鲗嵺`。開展“寧夏—新疆學生千里寄信”“閩寧青少年融情夏令營”等活動,促進不同地域間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陽光社區“小寧大講堂”組織青少年講述《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故事,以童聲傳遞團結力量。社團賦能成長。依托課后服務,成立民俗手工坊、皮影戲等社團,讓學生在非遺體驗中感受多元文化魅力,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夯實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文化基礎。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