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充分挖掘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關于推進“行走的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銀川市唐徠中學南校區于近期組織師生574人赴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與閩寧鎮開展以“回顧光輝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開營儀式 宣講安全教育
為確保此次活動的順利進行,21日早晨在體育館舉行開營儀式,副校長夏宇敏對此次實踐活動進行詳細介紹,德育處副主任李小斌和教官針對活動安全分別做了重要強調和溫馨提示。


隨著啟程指令的發布,同學們有序乘上大巴,開啟本次活動之旅。
觀覽閩寧鎮 了解沙灘歷史演變
銀川市“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活動第一站來到閩寧鎮,參觀閩寧新貌展示中心,了解“干沙灘”變成“金沙灘”的歷史演變,學習閩寧人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感受閩寧兩地的山海情深。參觀前,副校長夏宇敏和福建省援寧干部、閩寧鎮副鎮長李輝欽就研學活動的意義和要求以及閩寧鎮發展歷史做了簡要介紹。
走進閩寧新貌展示中心,一段段文字、一張張圖片、一件件物品、一本本厚書、一代代人民,都承載著閩寧鎮的歷史變遷,都講述著讓人動容的歷史故事。邁步其中,同學們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閩寧鎮二十余載披荊斬棘的奮斗歷程,見證了前輩們用汗水和心血鑄就的璀璨,見證了閩寧兩地人民用熱血和智慧點亮的光輝!
接著大家乘車前往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教育中心,到達本次活動的第二站。
全體師生用餐


觀覽白芨灘 了解治沙歷史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來到白芨灘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后,副校長夏宇敏和白芨灘林場負責人對白芨灘的發展歷史做了簡要概述。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走進全國防沙治沙展覽館,墻壁上一幅幅照片,生動展現曾經黃沙漫天、生態岌岌可危的狀況。講解員深情地講述著以王有德為代表的治沙人在艱苦歲月里,無懼惡劣環境,以堅定信念和頑強毅力,開啟一場與風沙的漫長較量。他們風餐露宿,肩扛手挖,種下一株株樹苗,每一棵都是對未來的希望。
走出展廳,放眼望去,大片防風林映入眼簾,樹木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綠色屏障。同學們深刻體會到,正是無數治沙人的無私付出,才有如今這般改天換地的生態巨變,這也激勵著大家守護綠色家園,奔赴美好未來。
毅行大漠 守護綠水青山
沙漠徒步


扎麥草方格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在治沙基地,教官為學生講解治沙知識、工具的使用等。同學們在代入式體驗草方格治沙過程中,親身感受到治沙的艱辛與不易,學生更加明白了熱愛勞動、不懈奮斗的意義。

本次銀川市“行走的思政課”走進寧夏閩寧鎮、白芨灘林場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的一堂必修課,是一次生動的勞動教育課,是一節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思政課!通過感受閩寧鎮的日新月異,白芨灘的滄桑巨變,增強了師生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讓思政課達到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目標。
相信未來同學們會將這次活動感悟化作實際行動,以熱愛祖國、不懈奮斗的精神,為守護生態、建設美好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