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學校緊跟市場應用辦學的布局和細致周到的指導服務,讓我們走出校門即就業,成為社會的寵兒,實現了從學校到崗位的無縫銜接。”6月25日,畢業于寧夏銀川能源學院電力學院的學生楊倩、黃彩琴分別進入國家電網寧夏有限公司和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工作。
據悉,類似楊倩、黃彩琴同學這樣出校門即就業的學生有數百人,截止目前應屆畢業生九成以上落實了就業去向。
“就業是檢驗育人實效的基本標準,學校千方百計促進畢業生就業。”銀川能源學院副校長劉永霞介紹道,2021年學校榮獲自治區就業二等獎,2022年學校榮獲自治區就業一等獎,2023年就業率達到91.5%。
“只要涉及學生就業工作,全校上下總是提前謀劃、多措并舉、綜合發力,幫助畢業生邁好走向社會第一步。”銀川能源學院就業處處長顧凌云表示。
銀川能源學院成立校、院兩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方案、部署任務、完善工作鏈、織密協作網,著力構建上下貫通,一體推進的促就業工作格局;堅持召開全校就業工作周例會,建立校、院兩級就業工作專項督辦群,執行就業工作日通報、周總結等制度,落實四級包抓機制,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并將就業工作納入“各二級學院年終業績考核”,切實激發就業工作動力和活力。此外,學校深化合作,拓展崗位促就業,學校制定校院兩級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方案,分別由校、院兩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隊,以“訪”促“拓”,力爭畢業生就業簽約取得實效;加強政校企行合作落地,打通與地方、與企業的人才輸送渠道。
據了解,學校認真調研,科學審慎規劃,不片面追求大而全,不熱衷于投入少易開辦的專業,而是依據地方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學校學科專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專業招生計劃和發展方向,對6個就業前景不理想和不符合區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暫停招生和2個專業采取隔年招生措施,改造傳統專業課題體系和畢業要求,新設6個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培養的學生在社會上受歡迎。第三方的社會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對2023屆畢業生總體滿意度為98.04%,對就業服務的滿意度為100%。學校對2018屆畢業生5年內培養目標達成度進行跟蹤評價,94.4%的畢業生認為自身能力素質與培養目標要求的能力素質相符合,92.84%的畢業生對自身職業發展歷程感到滿意。此外,學校先后與地方政府、工業園區、企業等多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開展人才供需對接合作,搶抓畢業生求職關鍵期,搭建人才對接平臺,密集舉辦各行業企業70余場次招聘活動,積極為畢業生精準送崗;精準指導,提升求職能力促就業,精準摸排畢業生的求職意向,并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力量,指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暢通就業政策與招聘信息的傳播渠道。多途徑宣傳和推送就業政策和招聘信息,使畢業生知曉政策和各類企業招聘情況,用好用活政策,積極參與應聘面試;積極舉辦就業主題月系列活動。通過舉辦“就業準備三過關、就業創業系列講座、典型事跡宣傳、職業規劃大賽、職業生涯活動周”等活動,不斷提升畢業生的求職能力;持續開展就業安全教育。采用主題班會和專題講座形式,講解就業安全的案例,不斷增強畢業生求職安全和依法維權意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校總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性格特點,一對一開展簡歷撰寫指導、面試求職培訓等,精心暖心,我們都曾受益于學校的就業指導服務。” 曾在該學院學習,現在寧夏寶立集團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年薪達80多萬元的路凱對學校曾經的就業指導服務記憶猶新。他表示,學校形成就業服務指導的體系,認真開展困難幫扶,用心用情促就業。始終高度重點群體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建立健全就業幫扶機制。制定就業幫扶工作方案,加強對重點群體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摸清重點群體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建立“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的就業幫扶臺賬,“一對一”配備專門人員進行幫扶指導;動態跟蹤重點群體未就業畢業生的求職進展。為每名重點群體畢業生至少提供1次就業指導,精準推送3個以上有效崗位,全力幫助畢業生簽約就業,促進了學生高質量就業。(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