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生給母親喂水。
2019年,銀川能源學院教師趙桂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父親剛剛離世,70歲的母親董德純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初期到中期。
“這個病,因為失憶等,病人可能感受不到折磨,但對照顧的人來說,將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考驗。”醫生的一席話讓趙桂生心里一沉:誰來管?哥哥嫂子都是醫務工作者,自己和妻子是教師,人到中年,工作繁忙,還有孩子要撫養,保姆難請,要不送養老院?
帶著愧疚,趙桂生和母親去養老院參觀了一趟。
“媽,我看條件還挺好的,送你去養老院行不行?”
“行吧!”董德純沉默了一會兒,吐出兩個字。
“‘行吧’這兩個字,我聽出了母親的委曲求全。她不想離開家、不想去養老院,但是為了兒子們,還是決定服從我們的安排?!?月13日,趙桂生回憶起當時的一幕,紅了眼眶。
“不去養老院了,我帶著咱媽?!被氐郊?,趙桂生宣布了決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帶著母親去學校住宿舍,喂飯洗澡,擦屎擦尿,在母親病情發作精神不穩定時,耐著性子像母親照顧幼兒時期的自己一樣照顧她。
一轉眼,5年過去。盡管董德純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中后期,但身體其他機能良好。趙桂生帶著母親散步的樣子,成為校園里別樣的風景。
一筆一畫寫孝道
趙桂生的宿舍位于學校職工宿舍三樓,從宿舍走到辦公樓,5分鐘。
剛到學校時,董德純還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上班時,趙桂生不反鎖門。
“趙老師,我怎么看到你媽媽在教學樓底下轉?”春日里刮起大風,一名學生打電話給剛剛下課的趙桂生。
接到電話,趙桂生趕忙小跑回去:宿舍里沒有人,宿舍樓底下沒有人,教學樓下也沒有人。問保安、問學生,都說見到老人在教學樓下轉。趙桂生圍著教學樓轉了四五圈,才在一個角落里找到母親。
“桂生,你冷不冷?”看到兒子,董德純摸了摸趙桂生的臉。
“我不冷,咱們回家吧?!壁w桂生喘了口氣,拉著母親慢慢回了宿舍。
一年后,董德純的阿爾茨海默病到了中后期。白天愛睡覺,晚上則精神亢奮,凌晨三四點還拉著上了一天班的趙桂生在屋子里轉悠。當趙桂生崩潰到抱著母親痛哭時,母親會茫然地摸著他,就像小時候一樣,趙桂生的情緒也就被紓解了。
董德純雖然能行動,但生活已經不能自理。吃飯以流食為主,定時定量,一口一口哄著喂。如廁則要“騙”著。趙桂生“騙”母親坐在馬桶上,吹口哨、聽水聲。但往往堅持不了5分鐘,母親就一定要起來。沒一會兒,拉在褲子里,趙桂生再去清洗。
“她現在就像是一兩歲的嬰兒,我們要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她?!壁w桂生說。
去年,為了母親安全,趙桂生外出開始反鎖大門,并請了退休宿管毛桂玲白天在家照顧。
“以前是父母給我們擋風雨,現在我們要做母親遮風擋雨的傘。”趙桂生說。
一點一滴見真情
在宿舍最顯眼的位置上擺著兩張照片。
照片里,董德純身著婚紗、略施粉黛,笑得和藹慈祥。趙桂生一身西裝陪在媽媽身邊,畫面溫馨。
“這是2019年我帶母親到學校住,一位開攝影工作室的學生幫我們拍的?!蹦闷鹫掌?,趙桂生擦了又擦,“當時母親還有記憶,我們開玩笑,說一輩子沒有照過婚紗照,沒想到最后和兒子照了一張。我的母親,是最溫柔、最善良、最有愛的母親。”
1949年出生的董德純,十來歲就跟隨父母從河北廊坊來到寧夏生活。因為趙桂生的外祖父是私塾先生,從小,董德純和兄弟姐妹就被嚴格教育,要“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這是根植于中國人血脈里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我外祖父始終堅持的家風?!壁w桂生說。
董德純把娘家立下的家風傳承了下來。無論是在銀川油氈廠還是在銀川布鞋廠工作,董德純一直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對于雙方父母,董德純堅持孝字當先,貼心照顧。尤其是在下崗后,家庭逐漸陷入困境。董德純不得已開始在銀川市光明廣場推著小車賣冰棍,卻依然樂觀積極,教育兩個兒子,“只要是勞動收入,就是光榮的,一點也不丟人?!?/div>
對于兩個兒子的成長,文化程度不高的董德純從不說教,堅持以身作則。僅有二年級文化水平的董德純開始學認字、學讀書。在簡陋的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打牌、不吵鬧。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趙桂生兄弟倆都考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分別成為教師、醫生。兒子成家立業后,董德純又承擔起照顧下一代的任務。
趙桂生說,當初自己提出“帶著母親到學校住,周末再回市區一家團聚”時,妻子不是沒有過怨言,但多年來的相處,也讓妻子心甘情愿把“孝”字放在了第一位。正上高二的女兒,假期會來陪著奶奶住兩天。
一言一行寫大愛
對于趙桂生的故事,銀川能源學院的教師們敬佩有加。
學校免費提供70平方米的宿舍,供趙桂生母子單獨居住。學校老師出差,總惦記著給趙桂生母親帶一份當地特產。
新冠疫情期間,趙桂生負責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翱吹节w老師這么忙,我們就主動提議,沒課的同學們排個班,輪流照顧奶奶。”銀川能源學院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海瑞告訴記者。
孩子們的陪伴讓董德純感到了快樂,也讓趙桂生沒了后顧之憂。
海瑞說,趙桂生的一言一行讓她看到了“孝”的美,回家也更敬愛父母長輩。
“90后”教師馮宏富是趙桂生的好朋友:“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工作認真負責的人,更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這樣的朋友值得一生去交往?!?/div>
“為趙老師點贊”“大學四年,見證了模范”“那天你扶阿姨去水果店,我在你后面,拍下了學校最美、最溫暖的一幅畫”··在趙桂生的微信朋友圈里,滿是這樣的留言。
趙桂生和母親成為校園里的“思政活教材”。
“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想我會堅持下去,照顧母親到最后。希望我的女兒也能傳承下去,做一個愛黨愛國愛家的人。”趙桂生說。
母親的愛滋養了子女,子女的愛回報了母親。愛的傳遞,還在繼續。
(來源:金臺資訊 記者 周一青 陳 瑤 見習記者 楊嘉琪 銀川能源學院教師趙桂生帶失智母親去上班 (bai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