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9日 11:25:21 來源: 求是網 作者: 李捷
[復制全文]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那么,提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在實踐中,我們應如何把握這一階段性特征?求是網特別邀請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為我們深入解讀。
訪談嘉賓:李捷(求是雜志社社長)
訪談主持:劉小暢
精彩觀點:
■因此,整個改革開放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邏輯性的發展,推進到如今確實是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就是當年小平同志所預言的,總有一天,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會突出出來。現在恰恰是這個階段,一個更高級的階段,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創的一個嶄新的局面,治國理政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將任何一個事情,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治理的問題,國家治理的問題,都放在歷史、現實和未來這樣一個長過程去看。這恰恰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給我們的一個基本方法,那就是一定要從歷史的過程去看問題,而不能隔斷這個發展的歷史只夸大其中的一點。
■形成這個核心不容易,有了這個核心和沒有這個核心,我們未來事業的發展,黨的發展會大不一樣。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我們的規律。我們這么一個大國,這么一個大黨,必須要有核心,沒有核心是不行的。
■我們現在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的基本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不是說要超越初級階段,而是初級階段其中的一個部分。
訪談實錄: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重大判斷,就是“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您覺得,總書記提出這一重要論述的依據是什么?
李捷:這個依據是非常充分的。一方面,這是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來說的。這五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記民族復興使命,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開拓的使命,牢記改革開放事業攻堅克難的使命,不負全黨與全國人民的重托,同時也肩負著國際上賦予中國的種種責任,干成了很多不得了的大事。總書記在報告中梳理了九個方面,這些進展概括起來就是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也就是總書記講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我看來其實還有一個,就是碰了許多過去想碰而不敢碰的利益固化的藩籬。所有這些只有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的擔當、這樣的魄力才能夠奏響時代的強音。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剛剛就任總書記的時候,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所有同志會見中外記者,就講了兩句響當當的話,一個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五年他確實是兌現了;還有一個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句話也在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精準扶貧,要一個人不能落,一個民族不能缺,一個地方都不能丟,這樣扎扎實實地干,確實是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可以說,這五年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黨的面貌,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國家的面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這確實是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另一方面,從整個改革開放的歷程來看,也可以說確實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的改革是從最基礎改起的,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就講了一句話,叫做“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因為那時中國確實很窮,很多地方真是連飯都吃不上,衣服都穿不上。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過程,改革開放的起點就是如何讓中國人民擺脫貧困,怎么讓大家富起來。那么就要沖破一個重要的藩籬,就是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藩籬。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大鍋飯也不是社會主義應該要的東西,所以要大膽破除。正因為有這么一個思想解放運動,才引起了農村突破人民公社體制的變革而有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然后又有了城市的改革,出現了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為代表的經濟引擎,保證了中國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時至今日,發展出現了變化,經濟總量大,經濟結構越來越復雜,速度降下來了,金融風險也出現了,整個國家治理進入到一個新的層面。
同時,發展的過程中又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包括精神文明跟物質文明的關系、改革與穩定發展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的關系等等。因此可以看到,改革是我們的強大動力,在解決了一批問題取得歷史性進步的以后,又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不發展的問題基本上解決了,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逐漸成為突出問題,這是一個新的特征。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更高級的矛盾又出現了,這就要求我們整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要告別過去的模式,進入到一個中高速度、更注重質量的發展。這樣的發展決不是經濟單打一的發展,而是一個全面的發展,要與“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協調起來,在整個世界經濟分工體系中邁向中高端。因此,整個改革開放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邏輯性的發展,推進到如今確實是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就是當年小平同志所預言的,總有一天,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會突出出來,現在恰恰是這個階段,一個更高級的階段,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創的一個嶄新的局面,治國理政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當然,飲水思源,我們決不能忘記新中國打下來的基礎,我們的國家畢竟經歷了一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階段,“站起來”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帶領我們的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新中國。為了鞏固這個江山,我們還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犧牲了無數的先烈,才有了這樣一個前仆后繼的向前發展。所以,新中國不但是解決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問題,而且從現代化發展上,也解決了一個工業基礎從無到有的問題,解決了國民經濟體系從無到有的問題。所以總書記講的非常全面,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完整地、特別是結合著歷史來領會,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其實是一個人類關心的基本問題,所有的科學的、技術的、哲學的、人文社會科學所研究的,都離不開這個基礎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這是最基本的問題。
求是網:總書記此次“7·26”重要講話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您剛才也提到,既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就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任務與新挑戰。那么在我們的工作和實踐過程中,具體應該怎么去做呢?
李捷:如果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要聽黨中央的,堅信黨中央。我們說“四個自信”,最后都要落在這一點上。再一個就是聽我們的核心,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堅信習近平總書記,我覺得有了這些,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具體說來,我覺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我們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已經提的很明確了。第一就是要從戰略層面解決問題,就是全黨都要提高戰略思維的能力。戰略思維能力核心的問題首先是要怎么判斷我們的歷史方位。我們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代表大會,一上來就是強調我們的旗幟、主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然后分析我們五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黨和國家取得了什么樣的發展,這些變化使我們站在了什么樣的歷史方位上,以及最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歷史方位。要判斷這個歷史方位,就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簡單說來,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很重要的就是要體現一個時空觀。這個時空觀是什么?判斷一個歷史方位,從縱向坐標看,就是要把過去時,把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過去和歷史,同我們的現在、未來緊密地結合起來,把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打通起來。這就如總書記所講的,加強學習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歷史而走向未來,走向光明的未來,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將任何一個事情,將任何一個事情,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治理的問題,國家治理的問題,都放在歷史、現實和未來這樣一個長過程去看。這恰恰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給我們的一個基本方法,那就是一定要從歷史的過程去看問題,而不能隔斷這個發展的歷史只夸大其中的一點。
再從另一個坐標即現實的坐標來看,就是一定要打通國內和國際,不要以為國內與國際的事是孤立的,而要把國際國內打通,把握住國際的和國內的發展大勢,站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的交匯中來看問題,這是非常關鍵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的要普遍聯系地看問題,不但國內國際的問題要聯系地看,“五大建設”、“四個全面”都要聯系地看。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還告訴我們一個重要方法是立體地看問題,那就是總書記所說的“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這個時空觀的第三維。所以戰略思維中,判斷歷史方位非常重要。我們要通過學習馬列主義哲學形成一個科學的、立體的、辯證的、全面的,而且又是不斷發展的這樣一個時空觀,才能夠讓我們的判斷符合實際,這是第一點。
除了判斷歷史方位,還要確定戰略目標。我們的戰略目標總書記提的也很清楚了。當前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了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以后就要踏上新征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兩個一百年”不是我們干完一個再干另一個,而是貫穿起來看。其實總書記到很多地方視察特別是到沿海地區的時候都提出這個戰略任務,“兩個率先”,率先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探索現代化,都是同時推進。這恰恰體現了辯證法,就是事物發展有階段性,同時又發展不平衡,凡是有條件的就可以先行一步,這是一種辯證方法,不要把它獨立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們最后的目標都是實現現代化。如果這樣來看就打通了,其實這又涉及到時空觀的問題。很多同志之所以看待這些問題比較片面,就是因為他的時空觀是片面的、孤立的,而是不是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把它割裂成了一個一個的小階段,沒有打通。
另外,戰略思維就是要解決怎么把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本地的戰略部署結合起來,包括本地的一些戰略性規劃、戰略性舉措、戰略性布局,怎么緊密地結合起來;把中央政策、中央戰略指導的優勢和我本地區的一些實踐探索的、經驗的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也很重要。所以講提高戰略思維具體化,就不能老停留在概念層面上討論問題,要將其分解成幾個核心問題,很好地把握矛盾的分析方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這些是最重要的一個要求。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四個自信”,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充滿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不但要對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有自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對我們當代正在創造的文化有自信。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的理想信念,就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要對它有自信。同時,還要對我們的革命文化、革命傳統有自信,絕對不能信所謂的告別革命、歷史虛無主義那一套。就像總書記說的,無論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我們是從哪里出發,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就是我們不能忘本,不能忘記英烈,不能忘記我們的革命傳統,不能忘記我們肩負的使命是將來要實現共產主義,這些東西都非常重要。“四個自信”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在當下,這實際上是和“四個意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了“四個自信”的深厚底氣,體現在當下就是要增強“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就是要講理想、講信念,講忠誠;大局意識就是要知道我們的工作是為誰服務,在中國共產黨這部大機器中,我處于什么樣的地位,明白必要的時候應該為了大局而甘愿付出犧牲;看齊意識就是在風險來臨時、在關鍵的時候、迷惑的時候,知道我們要聽誰的,向誰看齊,那就是向總書記看齊,向黨中央看齊,向黨中央的路線方針看齊;核心意識就是一定要衷心地、忠誠地維護核心、擁護核心。形成這個核心不容易,有了這個核心和沒有這個核心,我們未來事業的發展,黨的發展會大不一樣。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我們的規律。我們這么一個大國,這么一個大黨,必須要有核心,沒有核心是不行的。
第三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原則,特別是要尊重黨章、黨綱、黨規,加強紀律的意識,尤其是政治紀律。我們黨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都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這個基本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生死線,所以必須要堅持到底。其他具體的要求當然還有很多,總書記這次講話也都提到了,但是以上這三點是至關重要的。
求是網: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個判斷,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之前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又提出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感覺沖突了。那么您如何回應這種看法呢?到底應如何理解這兩個階段?
李捷:這個問題就說明,我們理解很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克服概念上的障礙。表面上看都是一個詞——“階段”,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又是另外一個階段了,這樣的理解就叫做望文生義。語言文字是交際的工具,但也是歷史的產物,存在著局限性,也要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兩個方塊字,字一樣,但實際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領會很多概念的時候,一定要還原到當時的歷史中去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起點在什么地方?中國什么時候進入社會主義?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因為當時還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國家的工業化還沒有開始,而社會主義是要建立在國家工業化的基礎上的。所以在進入社會主義之前有七年的實踐,三年鞏固政權,四年為后面的工業化建設做準備。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產生,我們開始了工業化的建設,包括基礎性設施、國防工業、紡織工業等等,與此同時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到了1956年,黨的八大就宣布我們進入了社會主義。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進入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任務是什么?就是要實現工業化。從歷史上看,當時的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初始階段,是解決一個從無到有的問題。我們用五個五年計劃建立起比較獨立和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宣布完成了這個任務,也就為進一步向更高階段的現代化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我們的主題仍然是實現現代化,那個時候叫“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為了朝更高目標邁進,小平同志確立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明確了我們要在建國100周年也就是2049年前后完成現代化,這個現代化不是一個完全的、完整的現代化,而是一個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現代化。如今我們的現代化可能含義會更加深遠與豐富,但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過程,也正是因為長期的探索我們才逐漸形成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完整的認識,那就是中國從進入社會主義開始,一直到最后實現現代化的整個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也就是說,至少到建國100周年,2049年這一段時間都屬于初級階段,而且我相信在這之后應該還屬于初級階段。因為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是會不斷提高的,事物在發展變化。就像西方國家雖然現在在走向衰落,發展不景氣,但還是在向前發展。因此我們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另辟蹊徑,不走西方的道路,但是最后我們的現代化水平、我們的目標還是要超越西方,這樣才能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相信我們的時間會更長一些。這樣我們再看這個階段就很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來也會有更高的階段,也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經完成的時候繼續向前發展,一直發展到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在這之前,中國的實踐一直充滿生命力,是不斷發展的。但是我們現在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的基本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不是說要超越初級階段,而是初級階段其中的一個部分。相對于1956年到1980年我們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建立了現代化所必備的初始工業化基礎,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后,國家的綜合實力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的階段就是直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就是為在本世紀中葉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的。
剛才講到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會不會在2049年就結束了,這個可能有很多人會關注。我的看法是,搞理論一定要為實踐留有足夠的余地,而不要隨便下斷言。因為我相信,那個時候有那個時候的事情,那個時候有那個時候的發展。那時候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是還要往下延伸和發展,一切都取決于未來30多年的現代化建設。而到那個時候,我們再根據當時的發展水平,當時的具體國情來做判斷,這也更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否則我們搞理論的就變成了一種先驗論的東西,就會跌跟頭、犯錯誤。
求是網: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