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三論學習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
怎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獨特貢獻?關鍵就是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一是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二是要體現原創性、時代性,三是要體現系統性、專業性。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這3個主要方面特性,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總的遵循,為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指明了努力方向。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就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同時,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如何體現原創性、時代性?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且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同時要看到,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必須積極回應時代的問題。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著重點。
體現系統性、專業性,必須在學科體系建設上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我們所要構建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是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是這一體系的努力方向。同時,必須完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這樣才能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贏得更多話語權。
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時代重任。只要我們不畏艱辛、奮發作為,就一定能夠擁有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學術能力和水平,也一定能夠在不斷推進的理論創造、學術繁榮中激發前進動力、引領時代進步。
王娟娟(摘自人民日報5月20日評論員文章節選 )